|
专访原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志达“听亲历者讲述国家变化与发展的故事”专题系列访谈——张志达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协作组在举办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第九届“红飘带”文艺汇演的同时,还开展了系列别开生面的“听亲历者讲述国家变化与发展的故事”专题访谈活动,请各部委退休干部以亲身经历为蓝本,讲述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不同领域的变化与发展的故事。 原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志达先生接受了专访,他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为林业系统带来巨大变化的标志性工程——天保工程的故事,访谈内容如下: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林业方面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应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这是我国林业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标志性工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快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林业最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木材,既提供建设用材之需,又提供资本原始积累,几十年来走的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的发展道路,结果是森林越砍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坏,林区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越来越严重。 1998年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国家及时作出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有计划对东北地区天然林实行禁伐和限伐,天保工程由此产生。工程先后经历过试点、一期、二期,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建设内容不断丰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至今已整整20年。 到2017年底,国家共投入天保工程专项资金3313.55亿元,给工程区乃至全国林业带来一系列显著变化。一是砍树人转向护林人,95.6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67万人长期稳定就业。二是森林资源转向持续增长,工程区天然林面积增加近1亿亩,蓄积增加12亿立方米。三是生物多样性转向更高丰富度,许多濒危物种频频出现,种群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四是生态环境转向越来越好,有效保障了大江大河安澜和国土安全,工程区地质灾害明显减少。五是国有林区转向全面改革,实现政企分离重大体制变革,森工企业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内蒙古率先挂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牌子,林区进入了一个生态建设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加强森林保护,将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随着天然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一定能够实现。 |